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底特律協會佛學講座 佛說四十二章經的人間智慧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底特律協會佛學講座 佛說四十二章經的人間智慧

【人間社 馬仁山 底特律報導】 2025-07-15
國際佛光會底特律協會於7月13日下午1時30分在佛光緣舉辦佛學講座,邀請國際佛光會一級檀講師鄺家鳳主講「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的人間智慧」,共有34人參加,共結法緣。

鄺家鳳說明,《四十二章經》是佛教傳入中國後,第一部翻譯出的經典。這部經是佛陀涅槃之後,由弟子們將佛陀所說的話,擇要編集而成。把其中的一段話稱為一章,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,編成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。在四十二個章節中,有十一個章節一再強調「斷欲割愛,絕求去貪,直心離欲」的問題,由此可見,斷欲去貪,對修道得道者的重要性。

鄺家鳳進而講解經文中和生活有關的幾個章節:第四章善惡並明,說明十善十惡的內容。十事為何?身有殺、盜、淫三種;口有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四種;意有嫉、罣、痴三種。這十種事,眾生若不照著善道去做,叫十種惡行;這十種惡若停止了,就成了十善行。

第五章轉重令輕,教人懺悔改過,罪自消滅。鄺家鳳解説,任何人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,都必須以清淨無垢的心去納受,因此懺悔是必修的法門。懺悔分事懺、理懺。要體、用兼具,事、理並行。無相懺悔「罪業本空由心造,心若滅時罪亦亡。」在相上而言,造作業因,必有果報,但從本性上看,罪性本空。人們的本性是清淨的,罪業是後來一時的顛倒,因緣造作才有的。若能改惡行善,罪就消滅了。

第六章忍惡無瞋,惡人聽見有善人做善事,故意來找麻煩。這時,要忍耐,不要生瞋心、責罵心。所謂「惡者自惡」,惡人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。「善似青松惡似花,看看眼前不如它;有朝一日遭霜打,只見青松不見花。」鄺家鳳以勸世偈中的「青松和花朵」來比喻人的善惡因果。

第七章惡還本身,為惡者終當自受,誡人勿為惡。有人罵佛,佛如如不動,不隨境轉,不接受罵,罵人的禍患就歸到罵人者自己的身上去了,這個禍患猶響應聲,如影隨形,跟著罵人的人跑,終當自受,無法免離。所以佛陀希望所有的人不要做惡事。鄺家鳳並以寒山拾得〈忍耐歌〉,闡述如何面對世間謗、欺、辱、笑、輕、賤、騙等負面情緒,而以忍耐,放下自我來修行,終能獲得解脱。

第八章塵唾自污,教導害人招報,如唾天颺塵,惡還本身。惡人害賢人,就好像仰面吐口水一樣,口水不會到達天上,反而會落到自己的臉上;就好像對著風來揚塵,塵不會揚到前面去,反而會回到自身來。賢人是不會被毀謗的,惡人害人害己,會遭受惡報的。

第十章喜施獲福,說明隨喜功德,自利利他。鄺家鳳説,「見施歡喜,得福甚大」,隨喜功德是佛陀教導世人一種「淨心」的管理。當一個人的心意改善,存有真善美的心,所謂「一念淨心起,能滅八萬四千重罪」,所以隨喜功德是最高無上的布施。布施有三種,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。

第十二章舉難勸修,列舉人有二十難,說明修道的障礙。「若我們能把這二十種難處理得很好,修道的障礙就少了,那就是明白佛法了。」

講座在3時30分圓滿結束,參加講座的大眾,感到受益匪淺,法喜充滿,歡喜而去。
12345678910第1 / 200頁
追蹤我們